员工交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国际交流与认证 > 国际交流 > 员工交流 > 正文

伯克利项目留学总结

时间:2020年07月03日 16:21来源:迈博体育Myball中国官方网站 点击:

这个夏天,我有幸在学校的支持下,去到了位于美国西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,体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生活,受益匪浅。现以伯克利为例分析对比中美大学教育差异,供同学师友交流一用。

1868年建校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UCB)是世界上具有学术代表性的一流高校,是世界数学、自然科学、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最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传统的多学科综合的文理公司为主,以新兴学科和专业公司为辅。可以说,这些专业都是与社会文化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势紧密联系的,具有现代性、应用性、市场化等特点。

在伯克利的学习生活让我逐渐感受到了中美大学教育上的差异,与中国大学相对比,伯克利的课堂教学方法有较多优势,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
1、课堂氛围上:

伯克利的课堂氛围是较为宽松的。营造这样的宽松氛围,是在员工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前提下,而且对本课程所介绍的知识有一些了解。因此,课堂上所要做的是深化课程知识,帮助员工解决疑惑的那部分。所以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员工需要哪些帮助,以便及时调整讲授内容。

伯克利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的特点:首先是课堂的互动方面,互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。课堂互动包括: 员工提问、教师回答,教师提问、员工回答,员工之间互相讨论,案例分析,游戏合作等。在课堂上,大部分时间给了这种互动,而往往教师的讲解却变得相对次要。正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互动,提供宽松的课堂环境是必要的。教师边回答边讨论,谁都可以插话。但是,这并没有导致人们想象中的:美国课堂纪律松懈,气氛随意,甚至经常出现迟到,课堂期间随意进出,员工在课堂上吃东西的现象。相反,课堂上同学们手中的笔全程都未停止过移动。

在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学中,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驱动力,可以保证课堂教学严格按计划进行。这与严格的课堂教学管理规定相吻合。但这必然导致对员工的需求的忽视,而使课堂教学成为满足教师的需求,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。其结果必然使员工被动地应对教师的讲授,完全放弃了学习的主动性,更无法造就互动性的学习氛围。

与此同时,多元化也是伯克利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。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齐聚一堂,共同参与一场知识的盛宴,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,带来的是对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与更全面的认识。

2、追求授课的有效性:

在伯克利,课堂授课时间非常珍贵,一节两个半小时的大课下来,教授们水杯里的水仍旧停留在进门时的那个高度。为了提高授课绩效,员工都要在课前、课后做充足的准备,这样也更有利于课堂上头脑风暴的展开。由此,在学校的教学中,员工成为主角,课堂提供员工仅仅需要帮助的那部分。而课堂互动则是了解员工所需的很重要的方式。

低绩效是中国高校的课堂典型的表现。由于忽视员工的需求,从员工的知识吸收绩效角度分析,课堂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对员工不产生绩效的活动中。例如,教师书写工整,但却在繁琐的板书时消耗了时间; 又如,非针对性教学所产生的时间浪费,等等。在中国高校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尺度一部分是以整齐、美观的板书为主。然而,章节分明、条例清晰的板书虽然有利于员工的知识复习,但是,它却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,又弱化了员工自主学习的能力。

如果注意伯克利大学教师的讲课,对照教材就会发现,他们讲得很快,并不细讲,只是提纲携领地介绍。因此,员工真的要系统掌握知识必须自己看书。而在课堂上主要是用于交流,组织员工真正理解知识,即学习过程是员工的主动行为,教师只是协助完成这个过程。例如,作者听课时注意到, 每一次课上教师都要求员工课后自己看书,以便回答下一次上课时教师的提问,并组织课堂讨论。

相比中国高校教师讲授,员工听课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课堂教学规则,这种规则通过不断细化的课堂教学规范得到进一步强化。长期以来,采用这种课堂教学规则的一种潜意识前提是: 认为员工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,需要靠教师的讲授、灌输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,特别强调其中的基本概念。由此演化成如下的课堂教学特点:

系统地讲解,使员工接受知识的思路比较清晰、完整。在中国高校中,教师严格按照统一的大纲,详细地讲解每一个章节,每一个概念。员工不用看书就可以获得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,一本记录详尽的员工课堂笔记本身就像一本教科书的纲要。但这种讲解方式使员工不用自己思考便对所学知识全盘地被动接受。尽管员工接受这些知识的过程显得相对轻松,容易理解,但却难以培养员工的独立学习能力、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。由此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活用,在需要运用这些知识时显得无所适从。这一点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课堂是颇不相同的。

3、大班课的互动:

除了“小班教学”外,大班课的互动也是中美课堂差异的体现。中国高校教师一般认为,即使采用互动式的授课模式,这种教学方式也只适用于小班化的课堂教学,大班课上往往很难组织互动。但在伯克利的大班课中,互动使课堂更丰富,往往是一个员工提问完并由老师回答后,其他员工即可提问,可以这样连续提问好几个问题,老师才能继续讲解下去。除了提问和回答问题外,教室里听课的员工在老师授课时保持安静 (这在中国高校的大班课上常常难以做到) ,保证了老师可以及时听到员工的问题。老师在讲解中也不时地问员工有什么问题,也会在讲解中向员工发问 ,员工自由回答,有时许多员工同时回答。课堂上,老师始终注意员工的反映,注意是否有员工想要提问。在这堂课上,老师就像是在面对着一场答辩。对于大班课,往往在教师讲完后,还会组织讨论。员工被分成几个小组,参加由助教主持的讨论班,每个班的人数都控制在十几个人,以保证人人参与讨论。

在伯克利大学的课堂上,员工的参与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,这有利于员工切身体验知识,将知识变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。员工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除以上所述互动、提问等外,还有以下较为典型的三种:

课堂讨论: 在这过程中,教师就像是个主持人,不停地提出问题,引导讨论的深化。对于员工而言,参与课堂讨论非常重要,因为这将为自己获得课堂参与分,这是最终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有些课程,课堂参与分占多达每门功课最后成绩的50%。

课堂游戏: 做游戏,以启发员工对知识的生动掌握,从中感悟出知识原理,这样的感悟更容易变成自己的知识。

案例分析: 这是众所周知的美国教学方式。美国现任国务卿赖斯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师时,就采用员工参与的方式。她曾假想一些国际危机事件,让员工想出办法,如何来保全国家的安全。她的这一教学方法还获得了教学奖。

4、课堂点名方式:

尽管美国大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宽松的氛围,但小班课教师很注重点名。其方式是由员工自己通过传递签到单进行签到,而不像中国高校常采用的那种教师点名方式,这种方法占用了更少的课堂时间。尽管美国大学允许员工缺勤,但一些教师还是很在乎员工的出勤情况,往往将此作为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5、学习资源的获取:

在美国大学的校园网b-course、canvas上可以查到全部课程的课程安排、教学大纲以及课程的具体计划,当然这在中国高校也普遍实施,但实用性却有天壤之别。伯克利的网站已经成为学校师生非常重要的教学信息获取的工具。通过校园网,教师课前很容易获得选课员工的基本信息,包括姓名、性别、联系方式、照片等信息。此外,教师在教学过程也非常依赖于网络,如解答问题,布置作业,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背景材料等,就我学习法律英语而言,伯克利提供了丰富、实用、有效的资源——学习平台、工具软件、电子辞典等,而且这些资料在不断更新、完善中,我们可以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。

6、教室的布置:

在伯克利大学中,教室布置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的需要。教室里有上网的接口(或者连接校园全覆盖的公开无线网络) ,在一些课上,员工带上笔记本电脑,教师的讲义、大纲和课件都能直接接收,而在中国高校的课堂,员工们一般情况下被禁止使用电脑,所有的资源均来自老师的板书,或者是PPT课件,员工学习的途径单一。

伯克利大学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它的教学质量。教学质量的不同,会得出不同的结论;曾任伯克利董事长的华裔科学家田长霖认为: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是伯克利成功的外在条件,那我认为内在条件是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你永远可以天马行空,放开思维畅想,自由探索未知世界,因为在这里你的思想永远会得到尊重。而这种尊重,就是真正扎根在伯克利大学的文化,不仅来自课堂上,更存在于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,这应该是与中国普通高校教育的最大差异所在。”

(文/郭子潇)